三防涂覆的必要性 ※ 更高的品質需求 ※ 更長的產品使用壽命 ※ 更高的可靠性需求 ※小型化趨勢 -更小的器件 更小的縫隙 -更低的輸入阻抗 ※ 在惡劣環境下運行 -溫度交替和高濕度 |
三防膠常見工藝問題分析之氣泡
常見的氣泡類型:
1. 直徑大于300微米的大氣泡
2. 直徑小于300微米的小氣泡
3. 大小氣泡同時出現
如何解決氣泡?
首先需要了解:
涂覆線的所有工藝;
三防漆的類型;
三防膠的黏度和厚度;
使用的涂覆設備;
固化設備;
板子的設計。
典型的溶劑型涂覆線:
選擇性涂覆設備(1m2)+流平揮發傳送帶(1m2)+4m 紅外固化爐(如果是UV膠,UV爐1m)
溶劑的揮發/紅外固化
溶劑隨著溫度的升高揮發速度加快。
以下情況能產生氣泡:
太多的溶劑留在漆膜中;
爐溫太高---表層快速結皮;
三防膠黏度過高,氣泡無法迅速釋放;
三防膠厚度過厚,氣泡無法迅速釋放;
流平揮發區域排風過大;
流平揮發區域排風過小。
因此建立正確的爐溫曲線非常重要。
以下是一個典型的溶劑型三防膠的固化爐溫曲線:
怎么辦?
板子1過正常流程;
板子2室溫下自干。
表干后比較兩塊板子,如果氣泡出現在:
只有板子1,應該是固化時產生;
板子1和2,應該是涂覆時產生;
只有板子2,從未發現過此種情況。
另外,氣泡的位置同樣很重要(與板子設計有關)。
解決:
大氣泡=溶劑沸騰
優化爐溫曲線,降低爐溫曲線爬坡坡度;
增加固化前流平溶劑揮發量;
涂覆時減小膠量,如減少重疊涂覆區域。
小氣泡=壓縮空氣式漆罐涂覆方式
降低漆罐的氣壓;降低固化爐溫;
增加固化前流平溶劑揮發量;
更換稀釋劑類型。
三防膠的氣泡
三防膠常見工藝問題分析之裂紋
因為膜厚過厚引起的裂紋
因為助焊劑殘留造成的裂紋
如何解決裂紋?
優化爐溫曲線,爐溫不能過高;
確認涂層已經完全固化,以達到最佳的性能;
減小膜厚;
清洗板子,尤其是焊點周圍。
三防膠常見工藝問題分析之起皮
元器件上的分層
阻焊層上的分層
阻焊層與三防膠涂層的兼容性
阻焊劑的成分里含有添加劑,用來改善表面質量(如美化修飾、增加耐磨性、增加潤濕性等等)
這些添加劑可能會對三防膠涂層產生兼容性影響。
阻焊層修飾
明亮的修飾=阻焊層沒有被正確處理=表面質量不一致
表面能量:達因筆
使用方法:
把達因筆裝滿墨水,測試范圍32-44達因/cm
建議最小能量:38達因/cm,以獲得較好的潤濕效果和附著力
42達因/cm:失敗
因保護造成的分層
移除保護時造成分層,漆層附著力較差
建議涂層達到指觸干燥時(涂層仍柔軟)去除保護
如何消除分層
減小膜厚
減小爐溫升溫速度